尽管这些文件在Linux原生环境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了解其来源和用途对于维护系统整洁和避免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中的“._”文件,包括它们的起源、作用、管理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处理这些文件
一、._文件的起源 “._”文件的出现主要与Mac OS X系统相关
在Mac OS X(特别是早期版本,如Mac OS 9及更早版本)中,系统使用这些文件来存储与特定文件相关联的元数据,如资源分叉(resource forks)和自定义图标等
资源分叉是Mac OS特有的概念,用于存储除文件内容之外的其他信息,如应用程序的图标、界面布局等
当Mac OS X用户通过USB驱动器、网络共享或其他方式将文件传输到非Mac系统(如Linux或Windows)时,这些“._”文件也会随之被复制过去
二、._文件的作用 在Mac OS X环境中,“._”文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确保了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具体来说,这些文件包含的信息对于Mac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 1.保存资源分叉:资源分叉是Mac OS特有的,用于存储文件附加信息,如自定义图标、文件类型标识等
2.保持文件属性:包括文件的创建日期、修改日期、访问权限等元数据
3.支持特殊功能:例如,Mac应用程序可能依赖于这些文件中的信息来正确显示文件图标或执行特定操作
然而,在Linux系统中,这些“._”文件通常被视为冗余或无用,因为Linux不使用资源分叉,也不依赖这些文件来管理文件属性
因此,它们往往只是占用磁盘空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混淆或错误
三、Linux中._文件的处理 对于Linux用户而言,处理“._”文件主要涉及识别、管理和删除这些文件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1.识别._文件: - 使用文件管理器(如Nautilus或Dolphin)时,可以通过设置显示隐藏文件来查看“._”文件
- 在终端中,可以使用`ls -la`命令列出目录内容,包括隐藏文件
由于“._”文件以点开头,它们默认情况下是隐藏的
2.管理._文件: -手动删除:对于个别“._”文件,可以直接通过文件管理器或终端手动删除
在终端中,可以使用`rm`命令,如`rm ._.filename`
-批量删除:如果某个目录及其子目录中包含了大量“._”文件,可以使用`find`命令结合`rm`进行批量删除
例如,`find /path/to/directory -name._ -exec rm {} ;`将删除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所有“._”文件
-预防生成:为了避免未来再次生成“._”文件,可以在与Mac系统交互时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使用支持Mac文件特性的文件传输工具(如rsync的特定选项),或者在Mac上配置系统以不生成这些文件(虽然这可能会影响Mac系统的某些功能)
3.特殊情况处理: -版本控制:在使用Git等版本控制系统时,通常不希望将“._”文件纳入版本控制
可以通过在`.gitignore`文件中添加`._`来排除这些